校徽里的“復旦”,從何而來-找九宮格分享-文史–中國作家網

要害詞:復旦年夜學 近代人文

復旦年夜黌舍徽的內圈正中,是小篆的“復旦”字樣,古樸年夜氣。它幾次呈現在各類校名留念品上,成為很有辨識度的“復旦元素”。

不為人知的是,承載這一字樣的奠定石,曾在地下覺醒幾十年,直到后來,它的出身才被漸漸破解。

晚期(20世紀80年月初)由王忠道和喻蘅配合design的留念章

燕園里的奧秘石碑

沿著光華樓前一條梧桐樹掩映下的主路,從東向西,一路走會議室出租過宿舍區、生物樓、第三講授樓、毛主席像、化學樓、文科藏書樓,在第一講授樓東側,你會發明一塊由土黃色年夜理石貼面砌成的長方形校訓墻,上書“博學而埋頭 切問而近思”。這面校訓墻是復旦百年校慶時從頭建造的。

從這里左轉走進博學南路,穿過綜合樓,沿著石徑、小橋、草坪,便離開燕園。在一幢白色斜頂格子窗建筑(japan(日本)研討中間)的後方,聳立著另一塊異樣刻著校訓的石碑。

石碑鑲嵌在草坪西側太湖石砌成的假山中,10字校訓呈擺佈半圓圍繞,“博學而埋頭”在左邊,“切問而近思”在右邊。中心則刻著小篆的“復旦”二字,此刻黌舍校徽及良多復旦相干的留念品的圖案,均起源于此。

據校史記錄,復旦年夜學江灣新校區奠定儀式于1920年12月18日舉辦。另據謝希德校長在這塊石碑旁的題詞“一九二〇年李登輝校長遷建復旦年夜黌舍舍于江灣今址之奠定石”,我們可以認定它是一塊奠定石。

依據奠定石拓片制作的留念章

奠定石重見天日

這塊奠定石是誰刻制的?本來放置在哪里?在校史館里未找到響應記錄。

復旦百年校慶時,《束縛日報》兩位記者曾采訪過期任校長助理的王忠道教員,留下了如許一段記載:“20世紀80年月初,先生在休息的時辰發明了一塊奠定石。據王忠道教員說,這塊奠定石的發明地恰是此刻的力學系試驗室地點地,曩昔已經是一片小樹林。”

復旦1981級盤算機系的夏旸同窗,講述了1982年寒假前他在校園東北角鋤草時發明奠定石的舊事:

“我擔任的區域位于此刻的校史館樓(本來是中文系和經濟系辦公樓)東北面和力學系航空試驗室(本來是校辦金工場)北面之間的小樹林……看到一壟小土坡上有被人刨開過的陳跡,在草皮刨開的處所看到顯露的貌似厚厚的石板的側邊,那時有一點獵奇,就蹲下身刨土探討。刨開一些覆土后覺察是一塊正方形的厚石板。于是就用手清算石板上的土壤,竟然發明石板上有雕鏤……進一個步驟清算覆土后,看到了石板上有一個圓形圍邊的石刻,可是看不出是什么圖案。全部石碑沒有任何色彩,就是石頭的本質,有石刻構成的凹紋(如印章的陽文),由于籠罩在石碑上的土沒有完整清算干凈,不是那么一目了然。我繞著石碑轉了個角度,仍是沒看出是什么。于是趕忙用手持續清算覆土,終于在圓形的邊環內看到了文字……持續除往覆土,看到了圓環內上方的一圈楷體文字,‘博學而埋頭 切問而近思’。繼而,看出了中心的圖案實則是篆體文字,並且頓時看出的是右邊的‘旦’字。剎時,就想到左邊的應當是‘復’字。趕忙持續用手清算失落浮土,終于看清了那是篆體的‘復旦’二字!”

“我趕忙一路跑回宿舍(那時我們住在校外的東區宿舍14號樓),拿出相機,裝上菲林,跑回石碑攝影。而后叫來同窗,一路攝影紀念(惋惜,那些照片和底片后來由於家里被盜而遺掉了)……在照片沖刷出來后,我附了一張字條,一并放進信封,投在了那時校辦門口的聯絡接觸信箱內(昔時校辦位于4幢小樓中的最北面的一幢,現已撤除)……后來,屢次往看那塊石碑,一向靜靜地躺在那里。有一次往看,發明下面有一兩處新碰傷的陳跡,直到一年多后,發明石碑被家教取走……再后來,校慶80周年前夜,發明石碑被豎在了燕園,邊上有謝校長的題字。最後是沒有上色的,后來被涂上了色彩。”

夏旸是不是王忠道教員說的阿誰先生?帶著疑問,我們找到了現已退休的王忠道教員。對這塊奠定石的再現,他浮光掠影:“20世紀80年月初,我還在校辦任務。記不清是哪一天了,只記得時任外事辦公室副主任的孟祥生教員忽然來校辦對我說,先生在愛國衛生鋤草休息的時辰發明了一塊刻有文字的石碑,要我一路往了解一下狀況。”可是他不克不及斷定孟祥生教員說的先生就是夏旸。跟著孟祥生教員的離世,這個謎底缺乏了一個“角”。

鑲嵌于復旦年夜學燕園假山中的奠定石圖片起源:復旦年夜黌舍友會

留念章里的“復旦”

依據王忠道教員的回想,奠定石被發明時,“被看成蓋子籠罩鄙人水道出口上方,進一個步驟清算下面的土壤后,可以或許清楚地看到下面的圖案”。王忠道教員還回想道:“這塊石碑被清洗干凈后就一向保留在黌舍800號后面的總務處綠化組寄存磚瓦舞蹈教室的倉庫里,塵封起來。”

王忠道教員持續回想說:“20世紀80年月初期,各地成立校友會如火如荼,都向黌舍訊問能否有母校留念品。那時我在校辦任務,為此想了好幾天,想做個留念章發給各地校友會。后來我想起了這塊石碑,由於記得它的樣子,我design了一個初稿,中心還是‘復旦’二字,斟酌到要與國際接軌,復旦的學術氣氛要開放,于是把外圈的校訓調換為英文校名。后來由於黌舍成立于1905年,便把時光調換為‘1905’。那共享空間時,喻蘅教員是校辦瑜伽場地資深老同道,精曉字畫。我把design的樣子給他看,他感到可以,把我寫的簡體‘復旦’改成篆體‘復旦’。留念章里的‘復旦’二字是喻蘅教員依據篆體裁本身書寫的,我提議用圓形制作留念章。就如許,在和上海紅旗徽章廠屢次會商后,第一批帶有篆文‘復旦’字樣的圓形留念章問世了,有近兩萬枚,分發給各地校友會。”

“第一批留念品出來后,求過於供。在良多先生和校友的請求下,預備第二次訂購。在第二次訂購時,為了加倍凸起篆文‘復’字的雅觀,喻蘅教員對篆文‘復旦’字樣作了修正,原篆文‘復’字中的‘日’的一豎是凸出的,像‘白’字,修正后將凸出的一點往失落了。”

假如不留意,沒有人會發明第一批留念品和第二批留念品上“復旦”二字的差異。最早兩批次留念章上的篆文“復旦”二字固然和奠定石上的篆文“復旦”類似,但都不是復旦奠定石的拓片。奠定石上篆體“復”字中的“日”是橫過去的兩個“0”形,而喻蘅教員design的是連起來的“日”形。

表現黌舍的汗青

奠定石從草地里被發明、挖出,移到800號后的磚瓦倉庫里覺醒了近3年后,終于在黌舍80周年校慶前夜,編纂出書由周谷城傳授題字的《復旦年夜學志》時,再次被王忠道教員“叫醒”。

“那時在斟酌,《復旦年夜學志》的封面用什么design可以或許表現復旦的汗青。我忽然又想起多年前放進倉庫里的那塊石碑,一塊富豐年代感的石碑。我頓時聯絡接觸了宣揚部的楊光明教員,請他往倉庫攝影,了解一下狀況能不克不及用作《復旦年夜學志》的封面。就是這張照片,讓復旦奠定石重見天日。”

燕園改革時,由時任黌舍總務長的孫保太提議,謝希德校長題詞,復旦年夜學的奠定石從倉庫移至燕園,鑲嵌在假山石中。

黌舍于20世紀90年月初正式發文,將奠定石上的古篆文“復旦”二字作為復旦官方LOGO。一切留念品和留念章同一應用奠定石上的“復旦”二字。

也是由於這塊碑的發明,復旦遷進江灣的時光記敘從1925年提早到了1920年。


已發佈

分類:

作者:

標籤: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